物流app在当前城市的发展模式
对于整个物流业来说2014和2015这两年是不平凡的。先是干线类APP在2014年集中井喷,各资本方把自己觉得不错的几家砸得差不多了,开始把眼光投向最后一公里的城市配送市场。于是从今年开始,全国已经有8家城市配送类APP获得了丰厚的A轮投资,甚至好几家已经扩大到了B轮。但经过剖析之后,其实并没有这么玄乎。除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造假、刷单等做数据给投资人看的小伎俩外,物流app公司将从以下四点对目前城市配送APP状况带来自己更深入的见解。
1.城市配送不同于干线运输,不是简单的点对点模式就能解决的
如果有机会的话,我想采访这些APP们的CEO们,你们到底有多了解城市配送?从目前的模式上来看,诸如一号货的、一号货车、神盾快运、蓝犀牛、快狗、货拉拉等都是玩的和干线一个性质的事,单车的车货匹配——包车模式,无外乎就是多了几个点的卸货而已。
2.抢单模式,“BUG”满天飞的反人类设计
根据笔者测试的几款APP来说,操作步骤一般为首先输入发货地,再输入收货地,最后根据每个APP自己定的计费公式得出来一个所谓的标准运价,货主点击发送后,然后司机们开始抢单,比谁的距离近,比谁的网络好,比谁的手速快。这就是抢单模式,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,即模式问题和定价问题。
首先是模式问题。上文提到的配送不同于运输只是从位置转移的角度来阐述,这里将结合配送的几种形态进行说明。
然后是定价问题。在测试抢单APP的时候,每家企业都对外宣称自己的APP给用户带来的是透明化的定价,不用再去讨价还价。
3.竞价模式,继续压榨挣辛苦钱的司机
那好,既然抢单不行吧,那我们就设计竞价模式吧,让司机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和客户竞价吧。于是,我在测试云鸟的时候,我看到了一个奇葩的现象,44个司机抢1个订单。没错,从成本上而言,是帮客户降低了成本。但,服务呢?所以说竞价方式,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压榨司机,讨好客户而已。
一直以来,城市配送是国内非常大的难题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目前城市里共有1600万辆小货、微货、以及客货混装的面包车、金杯车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行驶,他们的利用率非常低,但是给我们居住的城市造成了大量的尾气排放,噪音污染等。非常希望有一款成熟、成功的产品,一款脱离滴滴打车这种现阶段让大量APP形成思维僵化的产品,真正的采用信息化、透明化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,让我们的居住环境能够更加美好,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美好。


